![]() 石大宇[清庭创始人、创意总监] 现在的问题是,发源于西方的“设计”一词能否囊括东方人对设计的理解? 石大宇天生就有一种对细节的无比执著。比如他跟你说早年在“钻石之王”Harry Winston珠宝公司做设计师,每天都像个仪式。早上到办公室脱掉西装,把衬衫袖子往上卷上四摺,领带塞到衬衫里边。接着摊开画笔,用水融化不透明的水彩……这个仪式的动人之处在于处处用心,比如他画画用的笔总是极细的貂毛笔,而 Color-aid 是如何容易留下指甲痕迹。如同奥尔罕·帕慕克在《我的名字叫红》中描绘的那些伊斯坦布尔的细密画大师,他的描述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你,你总觉得能从这细节中窥见到那璀璨的工艺究竟何以不同。 作为台湾外省人第二代,成名于美国,尔后回台湾创建生活物件品牌概念店清庭,如今又在北京发展的石大宇,一股“何处是我家”的乡愁始终贯穿于他的脑海。这样的身份认同的追寻,直到碰到竹子这种材料,才算找到了一个出口。 2007年到2008年,受台湾创意设计中心与台湾工艺研究所邀请,石大宇连续两年担任“yii易计划”创意总监,希望以现代设计协助本土工艺传承。期间 他提出并一手推动了邀请国际设计师设计,以本土工艺师制作的工作方法,并直接催生出在国际上好评不断、具有高知名度的悬臂竹椅《43》。这把漂亮好用的椅子拥有工业设计年代以来最迷人科学的悬臂椅设计外型,而它的骨骼和处理,则尽显东方人对竹子的掌握和细节处理。他一再说:“工业设计只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已经直接、间接地对地球造成前所未有的污染与破坏;而中国传统工艺从农业社会发展而来,它存在的时间比工业设计长得多。”而竹子就是经历漫长时间考验的一种代表性的东方环保材料。“中国设计师的位置,应该在工匠和文人之间。”在设计执行上,他推崇工匠精神,跟一切差不多小姐和先生针锋相对。“我们的设计师与工匠极不均衡,前者太多,后者却在消失;如果没有工匠,好设计最终还是无法呈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