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手工 x 机械”展中登场的Iris Van Herpen的梦幻之作 图片来源:@SuzyMenkesVogue 黑与白宛如蛛网般盘曲错节,这正是此次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展品中非常打动我心的一件,尤其这件美服完全是以色列设计师Noa Raviv以3D打印合成聚酯纤维材料制成的。 真是把未来主义装进衣橱的典范! Noa Raviv与她的3D打印合成聚酯纤维裙 图片来源:@SuzyMenkesVogue 因此,在展览行将结束之时,我决定给此次“手工x机械:科技时代的时尚”(Manus x Machina, Fashion in an Age ofTechnology,展期至8月14日)策展人Andrew Bolton满分好评。 Bolton此次对于主题的深入研究以及于简单处见真章的功力确实无可挑剔,比如从其对手工与机械制造的花卉、皮革镂空技艺与打褶工艺进行的深度对比便可见一斑。随后他还着重选取了荷兰设计师Iris Van Herpen的几件极富装饰功能的时装名作,以展示其使用激光切割技术制造逼真鸟羽与海鸥头骨的细节。 在两次详细浏览之后,我终于领会了策展人的一片苦心并非是以Fritz Lang 1927年经典电影《大都会》那冰冷的金属机械视角、让人类手工与高尖科技之间一决高下,亦不是时装秀台上和此次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红毯上常见的那种《星球大战》气质的未来主义风。 一件GarethPugh的酒会小礼服 图片来源:@SuzyMenkesVogue 这些优雅非凡甚至宛如雕塑般的展品,与红毯上各路名流亲身示范的“未来感”,形成了一种既戏剧化、又可以想见的剧烈反差,甚至还带有几分荒唐感。 Gigi Hadid身穿Tommy Hilfiger系列长礼服,搭配银色指甲与顶部缀有Lynn Bann指环的带状头饰。她的男友ZaynMalik则在Versace西装外套上了袖状护甲 图片来源:REX 与奋力攀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红毯下的高高阶梯的名流们差不多,我也是一袭银袍出征。但比起那些闪着诡异银光的电影明星,我简直太低调了。这群把银河天宇穿上身的大军包括裹着窄瘦Balmain紧身长裙的Cindy Crawford、一身亮闪闪Dolce & Gabbana贵气逼人的KateBosworth、身披Louis Vuitton银色短裙的Taylor Swift、以及同样身穿Balmain紧身裙的吸睛女王Kim Kardashian,那身紧到濒临爆裂的银色战袍简直把身边伴侣Kanye West整个人都映亮了,令他的亮片外套和艺术风撕毁牛仔裤统统黯然失色。 Cindy Crawford与Olivier Rousteing在大都会慈善舞会现场 图片来源:@SuzyMenkesVogue Karolina Kurkova身披Marchesa的“传感裙”,裙身装配了花朵形状的LED灯,这些灯泡还会根据Twitter上的情绪变化实时变换色彩,这项以情感关联色彩的技术来自IBM 图片来源:Getty 此次大展幕后的决策人是美国版Vogue主编兼康泰纳仕集团艺术总监AnnaWintour,以及主赞助商Apple的Jony Ive。然而不同于在去年大都会慈善舞会上众明星的中国风造型基本还符合“中国:镜花水月”这个主题,今年各路名流对主题的理解俨然与Bolton操办展览的思路大相径庭。 策展人Andrew Bolton(右)正在与展览设计师、来自OMA的建筑师Shohei Shigematsu(左)交谈 图片来源:@SuzyMenkesVogue 展示空间选在一片类似大教堂的区域,这片区域专为博物馆的Robert Lehman馆而设,由RemKoolhaas创办的以鹿特丹为中心的OMA合伙人兼纽约办公室主理人、日裔建筑师Shohei Shigematsu设计建造。由Brian Eno作曲的背景音乐《AnEnding (Ascent)》为整个空间平添了一丝神秘诡谲的气氛,而Chanel 2014年为一位身怀六甲的新娘设计的超长裙裾婚纱则让整个空间笼罩在庄严的虔敬与美妙中。 又错了!Bolton将这件婚纱纳入的初衷是因为那条华丽的长裙裾上的精致花纹完全是用金属颜料手绘上去的,经过了重涂、3D喷绘和最终的纯手工刺绣工序,以达到一种像素化处理的巴洛克图案的视觉效果。这件婚纱简直就是慢时尚精神的化身,同时也是面料处理科技与手工完美结合的典型产物。 Karl Lagerfeld为Dior 2014-15秋/冬系列打造的婚纱造型,来自Chanel Patrimoine系列,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图片来源:Nicholas Alan Cope 接下来的惊喜并不是进入超一流的机械世界,而是一个充斥着天鹅绒花蕾、丝绸花朵、皮革叶片与各种纯人工制作的迷人装饰花卉的展区。然而这些手工并非旧时那种精细到神经质的“针线功夫”。这个展区之中的人工花卉、绣品以及羽毛饰品上的任何一个小小配件,包括其他主题展区中的一个活褶或是一片蕾丝,都是精湛手工与机械技术的结晶。 “此次展览旨在对手工/机械二元对立的象征意义发起质疑,”Bolton阐释道。“传统意义上,手工的含义象征着排外性、自发性、个性化,而另一边机工一直被人赋予了进步、民主和大批量生产的属性,但同时也代表着劣等品质。” 手工 X 机械大展上的“羽毛”作品展 图片来源:Nicholas Alan Cope 展览图录设计精良而饱含智慧,美轮美奂的照片由Nicholas Alan Cope拍摄,图录中不仅包括了对不同面料与技术的解读,还有大量设计师采访,其中能看到AlexanderMcQueen现任设计师Sarah Burton说“我热爱手工作品,但机械是我设计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及Hussein Chalayan“我所有的系列中都少不了科技元素”的主张。 土耳其-塞浦路斯混血的英籍设计师Chalayan亦奉献了一些创意惊人的展品,其中包括一件顺滑的金色紧身长裙,在玻璃纤维中镶入金属颜料,并在裙身上悬置了多颗Swarovski水晶。 Hussein Chalayan 2011秋/冬系列“开国(Kaikoku)”漂浮裙(Swarovski提供) 图片来源:@SuzyMenkesVogue 我花了好一阵子才明白,Bolton一番苦心在于试图说服人们:自工业革命伊始,机械化进程加剧,时至今日,裁缝师们其实并非受到了机械普及的威胁,反而是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帮助。 Norman Norel 1953年打造的明胶亮片紧身长裙 图片来源:@SuzyMenkesVogue “我觉得在标题中加入科技的字眼,其实有点转移注意力的意思,因为我们的本意在于聚焦手工与机械的和谐共处之道,”Bolton如是说。因而当Mariano Fortuny发现为面料打褶的工艺时,他的欢愉之情应与后世以密褶闻名的日本设计师Issey Miyake并无二致。在本次大展的一个展区内,一场动人心魄的褶皱大对决就在进行中:Fortuny在1920年代手工打褶的查米尤斯绉缎,缀有手工绣上的威尼斯玻璃,与Norman Norell 1953年的明胶亮片丝绸褶皱裙和Miyake在1990年代深具视觉冲击力的机械制造“律动百褶裙”交相辉映、争奇斗艳。 Issey Miyake装置区域,搭配其1994春/夏pret-à-porter系列的“飞碟装”,IsseyMiyake基金会提供 图片来源:@SuzyMenkesVogue “Issey算是褶皱界的祖师爷,”Bolton说道。“我认为他还定义了本次的展出的主题:那些不易发觉的‘隐形’科技。我们确实更注重手工与机械之间的和谐共鸣,而Issey之所做,正是我们之所想。你可能觉得他的作品是科技驱动的典型,然而手工在其中有着出奇重要的存在感。我们如今都把科技穿在身上,所以科技之于时尚更多是实际应用中的实用性层面的东西,而非空想化的观念。” Junya Watanabe的 3D宽松直筒连身裙 图片来源:@SuzyMenkesVogue Bolton说他把3D打印视作是最“肉眼可见”的时装科技,Iris Van Herpen对于3D打印技术的运用便是一例。事实上,数字电影技术的运用更加强了这一属性,如Iris和Noa Raviv都在她们的作品旁展配以数字短片,这样观者可以在参观的同时了解它们的制作过程。 Iris Van Herpen的3D打印连身裙 图片来源:@SuzyMenkesVogue 我询问了精通设计但不精于时装的Jony Ive对于此次展出感受如何,他利用了正式开展前一天的时间遍览了展品。“在展出的层次数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然而我认为总体而言这场展出冷静、有诚意、亦有儒雅气度,”这位打造了大量高科技设备的设计师说。 “这次展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语境,让人由此进行细致的思考,而我深受触动,”他继续说道。“展出中充满了极有煽动性的智慧与理性,我对其中所展现的人机关系非常着迷。详实的举例佐证了人类手工与机械技术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而看了这些例子,我非常想对其中部分展品和它们背后的制造过程展开深入研究。然而其他的层次有些欠缺了,让我觉得只是有很多漂亮极了的展品而已。” Suzy与Apple的Jony Ive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Apple是此次“手工 x 机械”大展的赞助商 图片来源:@SuzyMenkesVogue Ive继续说道:“我们当中很多人都坚信机械中蕴含着诗兴的可能,而对于人类手工创造的种种伟大功绩,我们有着同等程度的敬重与仰慕。我们的目标一直是试图创造出美观与功能性并重的东西:既要有手工打造的优雅,又要有机械制造的实用。” Alison Williams身穿装饰着3D打印花朵的Peter Pilotto晚礼服 图片来源:Rex 这位现代科技的帝王级人物还说“如果能看到与穿衣服的人产生关联的3D技术服饰单品,那将会非常有意思”,而这句话一出,便为此次展览所缺失的部分指明了方向。 我对Bolton力求冷静的态度十分欣赏,但部分展品实在太合适在小屏幕上进行动态展示了,这也是许多博物馆用来使展品“变活”的方法之一。 正如Jony Ive所言:“我实在想挖掘更多的东西出来,想要对部分展品与它们背后的制造过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于是在大举进入数字领域的趋势下,时装的未来会在何方?Apple最终会否到时装领域里来“掺合一脚”?Jony Ive会不会用更加时尚导向的思路来让“手工”指挥“机械”有所作为,而不仅仅是Apple Watch那么简单? Suzy与身穿Versace套装的Lady Gaga,她这身行头的灵感来自计算机主板 图片来源:@SuzyMenkesVogue “遑论我们是否表达过对于时装的兴趣,我们都正在创造越来越个性化的产品,”Apple设计总监如是说。“不同于以往,我们如今已在制造人们每天会穿戴出门的产品了。我们对这类产品兴致勃勃,因为能够通过这条路,继续我们很久以前就开展的旅程:即让科技个性化与实用性并重。” 1960年代,Yves Saint Laurent与MaisonLesage联手打造的“太空时代”系列服装 图片来源:@SuzyMenkesVogue 通过令数码产品充满人性的温暖与亲切,Apple已经从早期的Apple Mac到最新的智能手机,逐步促成了我们与科技的紧密关系。然而通过这场展出,我始终不大能相信那些融合了3D打印、白色聚酰胺尼龙、机械缝纫的羊皮与手工切割的丙烯酸流苏的Iris Van Herpen服装,能够使人穿出与Coco或Karl打造的Chanel同样魔法般的优雅魅力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