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泡咖啡的基本工具其实很简单,适量的供现煮现磨的咖啡豆、量杯、根据你对咖啡口味轻重选择的某种机器:比如,口味清淡的,可以选择手工滤泡。 那些懂得咖啡的人们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拥有国际化的背景,常喝,不会追赶稀奇花哨的器具和饮用方式,他们只是了解并跟随自己的口味判断。 ![]() 季明的仓库很大,坐在咖啡袋上,将近300吨咖啡们尽在身下,简直有种丰收的喜悦。 季明: 谆客福德咖啡学校校长 北京咖啡行业协会会长 他不仅开了咖啡学校,而且还训练国际百瑞斯塔参赛咖啡师。 一杯完美的咖啡 “一杯完美的咖啡”是怎么样的?豆叔总直截了当地反问回来:“你愿意再喝它一杯的咖啡不就完美了吗?”但如果你只是爱喝,却不是一个专业的咖啡师,如果非得立点儿规矩,那么至少有这么几条:“1.咖啡生豆来自它卓越的原产地;2.咖啡烘焙师能用火的语言传达咖啡传世奥妙的身世,解码咖啡豆中那900种与味道有关的密码;3.现磨现用,保持新鲜度。” 不过,一个对咖啡有要求的人最后不得不承认,在大都市中邂逅那杯对的咖啡和找对象一样困难。谆客福德咖啡学校校长、北京咖啡行业协会会长季明可以用精确的统计数据来说明:“假如有100亿的咖啡销售额,80个亿都是速溶。” 少数人开始追求咖啡的口味,我们很容易画出他们的样子:他们大多有国际化的背景,懂得判断,在咖啡口味上不会追赶世界时髦,而是与世界同行。这种变化细微而明显。“我身边挺多这样的人,一个在法国待过的人来尝我的咖啡,我没告诉他是什么咖啡,他喝完后说这种哥伦比亚的豆,在巴黎会拼一些甜的豆子进去。这样我就很高兴。”豆叔说。实际上,懂得品尝单品咖啡并找对你的口味是咖啡课中最令人兴奋的部分。那一天,我们尝到的一款咖啡是肯尼亚蓝山咖啡。这种咖啡的勃兴多亏了日本人。1977年,日本UCC公司几乎包下了牙买加半山上产量并不高的蓝山种植园,表面上,带着水果香的蓝山咖啡经过烘焙后很适合亚洲人对咖啡简单的醇(苦)香(糊)要求。有一度,蓝山咖啡简直成了炭烧咖啡的代名词。那些烘焙之后容易出现焦糊味的豆子一度被大言不惭地说成蓝山。但在品尝过真正的蓝山咖啡后,炭烧们都成了浮云,那股淡淡的酸味竟如彩虹般明媚,回味起来带着回甘的愉悦。拼配咖啡容易达到的香醇和平衡口味——“欧洲人已经喝得差不多了, 一款美妙而带有酸味,酸度又很低的咖啡当然以它的独特在近十年的精品咖啡运动中赢得喜爱。”豆叔解释起单品咖啡的独特总是滔滔不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