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家庭和个人,到底还有没有“下厨房”的需求?解锁手机,谁人的桌面没有两个以上和饮食外卖或点评相关的APP,一键下单、电子账户操作,毫不需要烟火气便能完成“做饭”步骤,只剩在沙发上握着遥控器等小哥敲门。 下厨伴随的一定是较高时间成本支出在买菜、净菜以及烹饪等步骤,曾经有则戏言这样说道: ——有什么投入产出比极低的行为? ——做饭。做饭俩小时,吃饭5分钟。 在这个讲究效率,或者说口腹之欲已逐渐不被列为主要需求的当下,下厨成为另类当代艺术——它们活在周末的社交网络中,甚至化身高品质精致生活的代名词——在自家厨房做一顿饭不再是家常行为。 而潘小月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把人召回厨房。 不管是在“下厨房”APP当内容主编的数年,还是如今创业做半成品食材配送,学戏剧编剧出身的她,却从未离开厨房。即使是在忙碌的创业早期阶段,潘小月依然保持着在“下厨房”主页上定期更新的习惯。晒一顿早餐,她会配上一个《料理仙姬》里的故事,写到“仪式感是能拯救灰暗人生的”。 小月很温柔,单根麻花长辫、舒适的麻料长裙,像长在厨房里的标准女主。从她身上你能隐约感受到回归厨房的意义——每个人都要在生活中为自己留下“后门”,一个可以继续坚持热爱生活的理由,躲进“后门”就能积蓄力量、重新出发。 厨房之于小月就是这样一个场所,且她坚信,城市中有许许多多和她一样并未放弃“动手做一顿饭”的人。尤其在聚餐密集的年节,和家人朋友坐在cozy的私人空间里,吃一顿经由双手烹饪的饭食所营造的满足感,绝不是外出觅食或外卖到家能比得了的。 相信许多人向往着将“爱好”延伸到“职业”,不用割裂兴趣与工作,小月似乎做到了,围绕厨房打转五六年,一步步将柴米油盐做到极致。“小时候,当别的小女孩儿幻想着开咖啡厅、花店时,我的幻想却是开个卖净菜的餐厅,客人来店里吃过饭后,觉得好吃就能把这道菜的食材带回家自己做。”她坦言自己天生就喜欢待在厨房,给自己张罗各种好吃的。 新的创业项目321Cooking概念不算新,半成品食材在中国已发酵多时,也涌现过不少声音大的品牌公司,但到现在,这些初创公司大多已经转型或关张,行业普遍不被看好。“我也知道生意不好做,但还是有些机会,比如国内还没有一家推出过‘订阅式半成品食材包配送’的概念”,意即是采用月费的模式送半成品食材包,即使遇见当周不喜欢的菜式,也可以顺延至下期。“我希望能把它做成一个高频消费的东西,所以定价上也不贵,介于你去餐馆和买菜回家做的费用之间。” Q&A 对话 潘小月 Q=《LifeStyle》 A=潘小月 ![]() 潘小月 321Cooking创始人。 Q:你怎么看待做饭这件事? A:我其实不太喜欢追踪一道菜是不是正宗,其实挺不喜欢讲正宗不正宗这件事情的,我觉得只要好吃,没有搭配上的那些禁忌,就是你怎么做都是 OK 的。 我是善于利于手边现有食材的人。我做早餐就是打开冰箱,有什么我就做什么。我是很随性的人,我的美食态度就是很随性。我欣赏的一些美食作家,比如欧阳应霁和庄祖宜,他们的美食观念就是很随性的那种,把各种东西融合进一起,有一些天马行空的东西,把吃的东西做得好吃好玩儿,我觉得好吃好玩儿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美食还是一种生活吧,就是融入日常生活,就是日常饮食。我没有意愿把它抬高到一定的高度。 Q:半成品食材包看似很轻易? A:就拿研发新菜品来说吧,这个过程其实挺复杂的,首先要找到能符合要求的大厨就不太容易。有很多大厨他们可以做出很厉害的菜,但因为我们每道菜的制作过程都要可溯源,很多时候大厨的工作习惯是不记得放了多少盐,具体流程是怎样的。半成品化不能以牺牲食材新鲜度为代价,比如清蒸鱼就得用活鱼现杀,八爪鱼的清洗成本就会很高,这些都不太适合半成品,我们的唯一原则就是——哪些菜品可以被半成品化以及好吃。 Q:具体成品工序? A:每道菜要拆解成很多操作步骤,比如食材包里有8个小东西,其中的一个小东西就需要经过3个步骤。比如食材包里配送的一袋肉丸子,在中央厨房的生产其实有好几道步骤。首先要由肉房将鸡胸肉搅打成蓉,然后将鸡脆骨切碎,两者拌在一起,送去热厨房;热厨房再将其挤成一颗颗的丸子,在沸水中汆熟,冷却后真空包装。 321COOKING 半成品食材订购服务。每周配送固定4道菜的食材包,每周换一次菜单。送来的包裹里有 4 个规整的餐盒,每个餐盒的腰封上都贴着菜名和建议烹饪顺序,里面是已经清洗并且切好的食材和调料。随包裹一起附带的还有4张彩页的做法步骤,按照这个步骤指引,每道菜差不多 5~10 分钟就能做完。 ![]() 地中海马赛鱼汤 ![]() 黑椒酱新西兰羊排 ![]() 时蔬煎鸡腿配中东小米 (编辑&撰文/ 胡文颖 设计/李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