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指南网-大众购物指南!

购物指南网-新都购物商城-网购常识攻略-代购海淘购物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尚生活 > 时装 > 时尚评论 >

千禧世代缘何痴迷“针线活”

http://www.newdu.com 2017-11-26 VOGUE时尚网 Suzy Menkes 翻译:徐 参加讨论

    
    图片来源:Anthony Lysycia
    早在Amanda Riley八岁时,她就用祖母的Singer缝纫机做出了第一条裙子。
    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完全“上瘾了”。到她14岁时,正值讲求手工艺的七十年代,而她已经徒手建立起为亲戚朋友订制服装的小生意。
    就像所有的时尚童话一样,Amanda前往伦敦攻读时装与纺织专业,获得学位,并开始在米兰、美国和香港打拼,直到出于对快销时尚所造成的影响的担忧而暂时退出。
    如今,Amanda重新回到了她的缝纫机前,她把这里描述成她的“时装工厂”。她现在开始教导年轻一代如何利用旧衣服巧手做新装,如何将磨破的牛仔裤摇身一变改成时髦的丹宁手袋、将用旧的床单变为艺术气息浓厚的短裙、并运用自由式刺绣制作狂野不羁的装饰品。
    现在,排队等着参加她在伦敦西区开设的手工课的人已经不计其数,而她每年与Vogue合作的年度童装秀也是门庭若市。Amanda的下一步计划条理分明:出版自己的教学书籍。
    《时装工厂》(The Fashion Factory)是一本用丰富插图和清晰说明指导读者如何运用家中常见的废旧物制作独特服饰的书,现已成为出版商Quadrille的大热畅销书。从贴花工艺短裙到印花T恤,从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怎么做”,而由于选材的多样性,男生也可以从中找到手作的乐趣。
    花16.99欧元——一件快销时装的价格——买下这本书,获得的可是更大的“未来”乐趣。
    这种向穿针引线回潮的趋势并不是单一的现象。根据伦敦牛津街时装店John Lewis提供的信息,“缝纫纸样的销售额增加了。从去年开始,希望借助纸样的帮助制作属于自己服装的人数就开始大大增加,渐成趋势。”
    看起来,在如“英国家庭烘焙大赛”(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和“英国缝纫大赛”(The Great British Sewing Bee)这样的真人秀节目热播之时,紧跟其后做个“手作服装大赛”(Great Clothes Make Off)之类的节目应该是个不错的点子,Amanda届时可以在荧屏上亲眼看看如今的年轻一代可以做出什么名堂来。
    以下是我与Amanda Riley的对谈,现在去买这本书和缝纫机作为(能够长存的)节日礼物还不算晚……
    
    图片来源:Anthony Lysycia
    
    图片来源:The Fashion Factory
    SUZY MENKES:在你看来,千禧世代为何如此热衷于自己动手做衣服?他们的母辈可是连针线都不想去摸啊。
    AMANDA RILEY:大致上我们是活在“日渐大同”的世界里的,趋同之势太强,学校里越来越难见到创造力的影子了。
    生而为人我们就是会被新鲜刺激的东西所吸引,所以我们都渴望得到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这种不一样的感觉让我们感到自己真真正正地活着。为自己创造点什么既是非常特别的经验,也是自我表达的方式。
    年轻姑娘似乎格外喜欢用特别的东西让她们看起来跟朋友们有那么点不同,她们渴望在这个越来越拥挤的环境中遗世独立。
    社交媒体也要求我们在某些方面必须独特。能最明显地让别人记住的方式,就是从外观上脱颖而出。
    她们的母辈(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女性解放运动的影响很深,对学校里无聊的针线课程也是恨之入骨。谁想变成那种呆在家里缝缝补补、洗衣做饭的小媳妇呢?对于我这个世代而言,这就相当于是种侮辱了。
    似乎在撒切尔夫人执政的年代,一切与创意和女性化相关的元素都销声匿迹了,因为在那个时代它们被当成了弱者的代名词。
    但现在时代变了,女人们正充分接受自己作为女性的创造价值,甚至这些特质开始成为一种值得艳羡的优势。万岁!
    
    图片来源:The Fashion Factory
    SUZY:你开始产生把牛仔裤变成手袋、把老布料做成新衣服的理念,是不是因为这样你就不用花钱买新材料了?还是因为回收再利用是件好事情?
    AMANDA:我年轻的时候骨子里就流着回收再利用的血液了,而这都是需求给逼出来的法子。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生活较为拮据,于是我会到旧货拍卖会和二手店去买旧面料,用来做点新东西。我热爱挑战。用一块酷酷的复古老窗帘布能做出什么呢,那种感觉非常惊喜!
    人人都会被那些衣服迷住。设计与制作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当我开始在大规模量产的时尚工业中谋职时,我在印度呆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看到穷困是如何让人们珍惜眼前可利用的一切资源来做点什么,让生活变得尽可能好些。能出生在物质资源富足的地方,真是件太幸运的事情了。
    需求是发明创造之母。这是我与在印度见到的人们共享的生存智慧,而现在我也依旧笃信。回收再利用是最有创造性的事情之一,而且为了最终的生存环境与人类的大方向考虑,这也非常必要。我打心底关心这个大议题,但这必须从教育做起。
    
    图片来源:The Fashion Factory
    SUZY: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发展你的事业呢?是应该主抓学校教育方面,还是在Youtube这样的平台发展?
    AMANDA:这可是大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
    我想启发所有的孩子让他们自己思考这些事。时下的姑娘们对于某些高街品牌的痴迷让我很担心,这些品牌大力宣传的都是些廉价又短命、让人不断购入又不断抛弃的东西。我知道我这种论调肯定会让服装制造商不高兴。
    我希望每个人家都能有台缝纫机。而且我希望所有学校都能有进行服装面料回收再利用的设施,这不失为一个宣扬创造力和环保意识的成本低廉的途径。
    由政府部门运营的服装银行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教导年轻一代。这些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发挥作用的范围其实是非常广泛的。
    我的书只是个开始,因为书籍可以简便地在学校推广利用起来。
    启发年轻人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趣及让他们产生共鸣,我觉得我的书在这两方面都兼顾到了。我希望我能做得更多,如果能与某个著名高街品牌合作,让我利用他们的库存旧衣物进行改造,那就非常棒了。
    改变迫在眉睫,时机就在眼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时尚生活
网购攻略
海淘攻略
购物百科
评测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