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另一种选择 说是说“少不入川”,而邓家佳那股子冲劲儿似乎全都发端于这一警句,即便大家更愿意相信这句话是在盛赞成都这个“天府之国”的舒适生活。她自己也用“安逸”来形容成都,“这是一 个很容易让你没有斗志的城市,消费不高,生活惬意,以至于到现在我爸妈都不愿意来北京跟我一起生活。” 虽然很多人会刻意逃离这座安逸之城,去北上广寻找激发自己潜能的生活压力,但邓家佳的表演事业的开端却和这座城市有关。其实早在学表演专业之前,邓家佳就在电影《侠客行》中初露头角,那时候她18岁,还在以理科“学霸”的身份备战高考—旁人一定很难想象,这个长相出众的姑娘从初中开始就极度痴迷生物学,而且她的高中数学成绩也相当拔尖,这听起来简直不公平。早早出演电影并没有激发邓家佳报读表演专业的想法,高三那年她的兴趣点完全在别的地方,“当时我拿了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立志去学园林艺术,那个专业还蛮难考的。” 但命运没给她这个机会去继续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时广播学院正在成都招生,邓家佳正好去省城玩,又恰好住在招生办的楼下。“我下楼逛街时被一个大爷叫住,他跟我聊了半天,问我有没有兴趣去念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的表演系。”到底是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的小女孩,她很快就被说动了,后来才知道,这位“大爷”就是北京广播学院表演系主任,也是她日后的老师。既然是面试官主动递出的橄榄枝,之后的选拔流程自然是顺风顺水。后来她问过老师,当时为什么一眼从人群中挑出她来?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她眼睛大,还闪着一股特别的灵性。 最终她以高出录取分数线20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北广的表演系,在当时这也算得上是一件轰动学校的事儿了。邓家佳倒是完全没觉得学表演浪费了她“学霸”的天赋,“表演是一门需要你各方面都有所涉猎的学科,什么都得懂一点。”去年邓家佳在北京开了家成都风味的火锅店,因为数学功底好,她算起账来也是又快又准。 火锅店算是邓家佳用来跟成都建立关系的一种桥梁,虽然她用“出川”的方式来逃避安逸,却放不下对四川美食的牵挂。这家火锅店几乎承载了她童年时期对于成都的全部印象,“我把小时候所有喜欢吃的成都小吃都搬来了北京,冰粉、凉虾、酸辣粉……而且这里的装修风格也是我记忆中四川火锅店该有的样子:传统古朴的色调,还一定得有木质的桌椅。”她还在店里挂了一幅由她自己创意、请人代笔作的画:“我把所有关于成都的地标性记忆都融到这幅画里,由长江将它们串联起来。”乐山大佛、三峡、杜甫草堂,在画中都有展现。 自从离开四川去上大学,邓家佳就很少再有机会回成都,更多时候只是回家时坐飞机路过,去成都拍戏的机会也寥寥无几。她上一次回成都还是半年前的事情,为的是去实地考察火锅店的装修风格和用料, “那一周我每天要吃三四顿火锅,都吃崩溃了。” 去年邓家佳随赖声川话剧《十三角关系》剧组来成都演出,这可能是她近期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成都之旅了。“我在剧里扮演一个台湾小姑娘,跟四川倒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许久没回来,她明显感觉到这个城市正在发生变化:路上的车越来越多,地铁在建设,美女也变多了。“人家都说到了四川才后悔结婚结得早,只是你得受的了川妹子的暴脾气。”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VOGUE服饰与美容》杂志成都别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