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婧婧设计的家具全都可以变身为带轮子的“集装箱”,打包搬家不再是难事。 二楼工作室是主人待时间最长的地方,主人根据自己最切身的需求设计制作了书桌、书柜、沙发以及灯具。墙上悬挂的自行车是艺术家的装置作品《永久》的一部分,婧婧说自己自作主张把它这么摆放,不晓得会不会惹创作者不高兴呢。黑白灰渐变绒球地毯来自Boconcept 北欧风情。 “做成集装箱的样子,是为了下次搬家更方便么?”我问得有点儿直接。“是啊,草场地一直传说要拆,还不知道能住到什么时候呢。”婧婧并不介意地回答,“不过无所谓,要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租金也降不下来。” 这位充分活在当下的女生,现在住在北京草场地艺术区里一幢loft风格的建筑里。房子是艺术家朋友设计的,原本是为画廊之用。但婧婧说她就喜欢大空间, “有空间了,才能随心所欲地弄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婧婧反省自己这个“毛病”应该是因为之前曾在朋友家住过不短的一段时间给“惯出来”的,“他家多通透大 气啊,灯光从天花板上洒下,有种圣殿的感觉”。 虽然这个房子同为艺术家朋友的手笔,但是身为建筑专业人士的婧婧还是提了点意见:“客厅顶上还是应该多进一点天光,像他自己家那样就不错。” 不过瑕不掩瑜,婧婧在这个大房子里依旧住得风生水起:“我不是一个要求很多的人,只要空间够大,光线够好。遇到具体的问题,想办法解决就行。” 最典型的解决方案,自然非先前提到的“集装箱”家具莫属。整个系列共分为11款,从客厅里的沙发、更衣柜和花盆,到厨房里的整体橱柜和岛台,二楼工作室里 的书柜、书桌,三楼卧室里的双人床、梳妆台,餐厅里的餐桌,以及小客厅里的电视柜。女主人计划还要添加几款新成员,比如吧台什么的,因为“朋友们经常来搞 聚会”。 如此品类丰富、细节贴心的系列作品,你能想象这是婧婧的设计处女作么!“不难啊,自己需要的功能自己最清楚,画好图找工厂制作就行。”对于建筑师而言,这 无非就是从大结构变成了小结构,万变不离其宗。但她自己也还有不满意的地方:“用的板木还是太重了,要是做新的,得更轻一点才好。还有沙发下面也该装上轮 子,现在这种设计,搬家的时候还得找叉车。” 当然,生活的智慧并不全都需要这般高技术含量。比如原本室内的灯光都是为画廊设计的一排排日光灯管高悬在天花板上,并不适合家居照明,但婧婧说没关系: “再在沙发旁放一盏落地灯,营造出的小氛围真的非常棒。”(补充一句,几款白色纸质的落地灯也都是婧婧自己设计制作的。)一层的窗户离马路太近,也没关 系,种上一排北海道黄杨,私密性立刻有了保证。没有合适的小茶几,那就把之前为某次展览设计的“蜂巢墙”翻过来用,材质轻便结构稳定,形状还可以随便组 合。就连客厅大花盆里的树不幸枯死,婧婧还是有办法——“就让它们在那儿当装饰吧,干巴巴的样子,配上这环境还挺有趣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