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中心的重建工程备受瞩目 “自由之塔”的不自由 很多人至今都还记得,2002年12月,十万多人前往在世界金融中心的温特花园拱顶玻璃大厅,那里正在展出世贸中心重建计划的征集结果——这些设计代表着建筑界最先进、最尖端的理念。前期比较受好评的是丹尼尔-李博斯金“记忆之基”的方案——相对直接的象征主义设计,摩天大楼螺旋状地围绕着下沉二十多米,直达基岩的中央纪念碑。落成后将会有一个表演艺术中心、一个火车站和一幢超高层塔楼,坐落于遗址的西北角,高541米(即1776英尺,高度对应美国建国的年份),与自由女神像遥相呼应。丹尼尔的方案为州长乔治-E-帕塔基(George E. Pataki)所选用,州长将塔楼命名为“自由之塔”。 由于丹尼尔-李博斯金之前从未设计过摩天大楼,他接手“自由之塔”的项目不免受到非议。非议正是来自开发商拉里-席尔弗斯坦自己。拉里聘请了自己的建筑师——来自国际事务所Skidmore Owings & Merrill的大卫-乔尔兹(David Childs)来进行设计。双方各自为政,剑拔弩张。 席尔弗斯坦还为另外三座塔楼挑选了建筑师: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和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分别负责二号楼和三号楼,日本建筑师文彦(Fumihiko Maki)负责四号楼。文彦设计的四号楼体积最小,有61层,从地板到天花板都覆盖着网状镶嵌的玻璃。四号楼的建造正在平稳开展中,但二号和三号塔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未必能成形,要视需求而定。事实上,在城市步履维艰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市中心办公空间过大正是政治家和商人们主要的顾虑。 (责任编辑:admin) |